十字盾鞭蝎(拉丁学名:Typopeltis crucifer),又叫台湾鞭蝎、长尾鞭蝎、喷酸虫等,是一种鞭蝎科盾鞭蝎属的节肢动物门。十字盾鞭蝎分布于中国台湾省、日本琉球群岛,喜好潮湿开阔、草本植物稀疏的环境,常见于低海拔的落叶林中,需要有石块等坚硬的物体作为遮掩,且掩体下的底质是可以保有水分的泥土。
十字盾鞭蝎仅有头胸部、腹部,具一对螯肢与四对足。其第二对足为探测用途,无法用于行走;尾鞭为一条细长的管子,能分泌酸液。雄性的触肢具有特化的突起,而雌性则是钝状的尖锐突起。十字盾鞭蝎为夜行性动物,遇攻击或骚扰时,会利用腹部末端分泌具刺激性的酸性分泌物。它在野外的食物主要有小型蜚蠊目、蚯蚓、倍足纲等。十字盾鞭蝎生殖季节集中于6月-8月,一次可生产21-47只幼体,从产卵到孵化所需时间为29-32天,幼体停留在母体的时间为29-36天。
由于热带雨林资源的急剧缩小,十字盾鞭蝎生存面临威胁。
发现历史
2025年5月20日,该物种在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天母里被记录到观察信息。
体形特征
十字盾鞭蝎和蝎子一样仅有头胸部、腹部,具一对螯肢与四对足(如下图:a,第二对足(触角型步足);b,触肢;c,头胸部;d,腹部;e,尾鞭;f,基节;g,生殖板)。
头胸部
十字盾鞭蝎的头胸部呈尖盾状,中间眼位于头胸部的顶端,两个中间眼之间有一隆起。有三对侧眼,位于头胸部边缘,第一对步足基部的上方,侧眼的排列呈现三角形。胸胸部的中间有一纵向的凹陷与一个横向的凹陷,由中心往右下与左下各有一条斜向的凹陷。
触肢
与蝎子最大的差异为,十字盾鞭蝎的第二对足为探测用途,功能类似昆虫的触角,称为触角型步足,无法用于行走,向前伸碰触周遭的物体;十字盾鞭蝎的尾鞭为一条细长的管子,于肛门两侧有肛腺开口,能分泌酸液,不像蝎子的尾部具有毒腺尾刺。
十字盾鞭蝎的基节位于头胸部下方,外观为倒三角形的构造,前端有一突起;转节有两性二型性:雄性转节内侧有四个齿,越往外侧越大,前端有一个特化较大的齿,腹侧也有一个较肥大的齿。雌性转节内侧也有四个齿,靠近外侧的齿越大,前端有一个较大的齿,与雄性不同,前端的齿没有特别的肥大,腹侧的齿也没有特别肥大;腿节没有二型性,在前端的背侧和腹侧各有一齿;膝节有一突起呈现两性二型性,雄性的膝节突起向前弯曲,最前端是圆锯状,内侧有三个齿,排列呈现圆弧状。雌性的膝节突起前端尖锐,在背侧有三齿,前侧有十齿;胫节有两性二型性,雄性胫节特化肥大,突起的不动指短。雌性胫节突起的不动指较长;跗节为可动指。
腹部
十字盾鞭蝎的腹部总共有九节,从第四节到第八节的背侧和腹侧各有两个黑点,是肌肉连接外骨骼的位置。
生殖板
十字盾鞭蝎的生殖板在腹部腹侧的前端,有两性二型性。雌性生殖板中间有两个纵向平行的隆起,中间形成一个Y型的沟,沟的两侧颜色较暗沉。雄性生殖板边缘呈现梯形,中间有一条凹陷,生殖板的后侧第三节上形成一个圆形的突起,上方带有一些细毛。
比较十字盾鞭蝎雌雄成熟个体外部形态,雄性十字盾鞭蝎的触肢具有特化的突起,形状有如人类手部的大拇指,而雌性十字盾鞭蝎则是钝状的尖锐突起。翻到十字盾鞭蝎的腹面来看,雄性十字盾鞭蝎的生殖板呈平缓的“U”字型,而雌性则是呈“W”字型。
尾部
十字盾鞭蝎的尾部共有三节,第三节最长,上面有两个圆形的眼点,与尾鞭连结。肛门位于尾部的最末端,在尾鞭的基部下方,除排泄物外,尾部末端还可以排出混合醋酸、辛酸和水的分泌物做为防御物质。
颜色
十字盾鞭蝎的标本的体色是黑色,在腹部两侧的颜色淡,呈现亮棕色,腹面的体色呈现红棕色,雌性生殖板有黑色的沟。恒春蟹丁和台东地区标本的体色是深棕色,腹部两侧颜色呈现亮棕色,腹面体色呈现红棕色,雌性生殖板有黑色的沟。幼体和第一期若虫的体色偏绿色,随着成长会变成红棕色或黑色。
大小
成熟十字盾鞭蝎雌蟹平均体长为35.23±4.04毫米。雄性标本的体长范围是42.78-27.6毫米,雌性标本的体长范围是42.79-28.46毫米。
分布栖息
十字盾鞭蝎分布范围包含中国台湾省(绿岛、小琉球及兰屿岛)及日本琉球群岛(最北分布仅到伊平屋岛,往南分别为伊是名岛、冲绳县、鸠间岛、小滨岛、石垣岛、与那国岛及西表岛)。
十字盾鞭蝎喜好潮湿开阔、草本植物稀疏的环境,需要有石块等坚硬的物体作为遮掩,且掩体下的底质是可以保有水分的泥土,避免受到骚扰与水分散失。十字盾鞭蝎常见于低海拔的落叶林中,因其体表缺乏蜡层,因此常躲藏于石头底下防止水分散失,且活动范围通常靠近水源,如湖泊或河流旁的落叶地,甚至建筑物的漏水处周遭环境等。
生活习性
十字盾鞭蝎为夜行性的动物,于夜间活动并捕捉小型动物为食,遇攻击或骚扰时,会利用腹部末端分泌具刺激性的酸性分泌物,用以驱赶或避敌之用,故被人称为“喷酸虫”。
十字盾鞭蝎能够透过第二对的触角型步足来感知猎物的位置,确认为猎物后用螯肢抓捕猎物。十字盾鞭蝎触肢前端钳子较蝎子为小,但触肢内绿具有多处钝状突起,抱住猎物后会有如倒钩般防止猎物逃脱。十字盾鞭蝎在野外的食物主要有小型蜚蠊目、蚯蚓、倍足纲等。
生长繁殖
十字盾鞭蝎生殖季节集中于六至八月,一次可生产21-47只幼体,从产卵到孵化为29-32天,幼体停留在母体为29-36天。十字盾鞭蝎在蜕皮和生产时进入洞穴中。
保护
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,尤其是热带雨林资源的急剧缩小,十字盾鞭蝎生存面临威胁。
参考资料壶瓶山物种日历28——鞭蝎.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.2025-09-24
鞭蠍外部型態與棲地.ndhu.2025-09-21
Typopeltis crucifer Pocock, 1894.itis.2025-09-24
十字盾鞭蝎 .inaturalist.2025-09-21